文/兰妈谈育儿后台收到一位妈妈的私信,她向我求助说:“我的儿子,14岁了,整天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作业不好好写,连吃饭的时候都把手机拿在手里不放,我一怒之下就把家里的网线拔了”“没想到,儿子知道是我把网线拔了,导致他玩不成手机后,竟然直接当着我的面挥拳头想要打我,真的想不明白,明明是我掏心掏肺养大的儿子,为什么到头来却成了恨我、想要打我的白眼狼……”听着妈妈的事件经过重复,我的内心也不自觉跟着紧揪起来是呀,明明是我们最亲爱的孩子,为什么养到最后都成了仇人呢对此,兰妈想了很久,总结了以下几方面原因:01总是特殊待遇让孩子在家里高人一等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平等的任何关系的相处也不例外,只有先平等对待,才能在平等的关系里形成健康的心灵传递有一位妈妈,每次带她女儿出去吃牛肉面时,都是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全部都夹给女儿,自己则乐呵地看着女儿大口大口地吃得津津乐道这本来是温馨感动的一幕,可某一次,妈妈再次带女儿去吃面,碗里的牛肉也如以前那样照例被夹到女儿的碗里,但女儿看了碗里并不多的牛肉,当时就不乐意了只听见,她疾言厉色地对妈妈质问说:“是不是你把我碗里的牛肉偷吃了”妈妈解释说“没有,我碗里的牛肉,从窗口没端走的时候就已经夹到你碗里了”女儿不信,非要让妈妈“把肉吐出来”看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妈妈的脸也跟着越来越黑,她有些伤心地看着女儿,然后开口说:“别说牛肉变少,就算真的是妈妈吃了,难道就吃不得,不能吃吗”女儿情绪更大一点,直接顶嘴说“不能,那是我的,你凭什么吃,再说了,你以前不都是把这些留给我的吗?”听完这些,妈妈更加难过了,她不明白为什么省吃俭用培养出的女儿,最后居然连一块牛肉都不愿意分给她吃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开始就给予孩子特殊待遇的诱因,当你永远把孩子放在C位、让孩子处处高人一等惯了,那孩子自然就成了养不熟的白眼狼因为,他们自始至终所考虑的,只有“自己够不够吃、自己喜不喜欢”、还有“自己乐不乐意”的自我中心所以,不想把孩子养成连块肉都不愿意给你分的“白眼狼”,那在物质生活方面一定要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刻意去创造什么,更不要自己省吃俭用、让孩子享受高配优待而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必须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的人生也需要先苦后甜才算完整02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经常看到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爱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哪怕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也会无原则满足事实上,无原则的满足,到最后只会是苦了父母自己、喂大了孩子永远不知道满足的胃口还有一位单亲妈妈,为了生活,整天坚守在岗位上辛苦打拼,有时候一天甚至还会打两、三份工如此一来,在陪伴上就有愧于女儿了一直以来,她都认为只要给足女儿物质上的满足,就等同于妈妈陪在身边一样所以,过去那些年,孩子要什么都会尽量去满足,即便是满足不了的东西,也会想办法去弥补缺憾本以为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心里面就不会感到缺爱可没想到,随着孩子的年龄渐渐长大,要求也越来越过分了出门在外一口一个名牌不说,刚买的新款名牌鞋还没有穿两天就丢到一边,然后又要求妈妈重新买新的如果妈妈没有买,那女儿当时就变脸,还哭天喊地指责妈妈抠门、不爱她了这就是无原则满足下的溺爱,你认为爱孩子就是要什么给什么但事实情况就是,任何东西来的太简单、太容易了,孩子就不会懂得珍惜,他们也会因为你现在的一次没满足,而忘记之前次次满足的所有好这就是只会索取不懂得体贴人的自私心理不想把孩子养成这样的任性自私,那我们在孩子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就要坚定地说“不”,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妈妈比谁都要爱你,但不代表你可以随便提无理、任性的要求,你所心心念念的任何东西,都应该是由你自己去勇敢争取,而不是坐享其成地问他人索要”看吧,这就是有底线的成长,孩子学会的只有想办法、创造、思考、并得到…03做事情全靠哄让孩子生活在虚幻世界在孩子的成长方面,很多家长都是宁愿自己喝汤、也不让孩子饿着肚子,有些家长甚至整天追在身后哄着,就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殊不知,如果孩子吃饭都需要家长追着、哄着,那他们还有什么是自己的、还有什么是真实的呢认识一个女孩,都已经读大学了,还一点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因为太懒不愿意洗袜子的原因,没有女生愿意跟他同一个宿舍生活因为衣服总是穿着分不清本来颜色的原因,也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放假回到家后,也是守在自己卧室里的一亩三分地,吃饭让奶奶把饭端在跟前,否则宁愿饿着也一口饭不吃还有一个从小被娇惯长大的女孩,是爷爷奶奶带到大的奶奶喜好优雅,就把孙女往公主的路上培养,在家里专门给孩子搭了一个公主城堡屋,每次需要从城堡里出来时,还非要爷爷当仆人,弯着腰让孙女当马骑着“出宫殿”在家里女孩可是过足了公主瘾,也确确实实是一家人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可公主也迟早是要回归现实的呀如果一直生活在不切实际的虚幻世界中,那孩子最终就会成为没有公主命里的“公主病”有一次,奶奶带孙女下乡去她大学期间最好的朋友家里玩孙女一进门就各种嫌脏,不愿意上厕所就憋着,以至于当众尿湿了衣裙等到找来主人家孙女的衣服时,她还嫌弃太破太烂不肯穿,根本就不符合她公主的身份于是,这个被宠坏了的孩子,就成了议论纷纷的众矢之地,有人称之为公主病,有人则直接表示这样的孩子未来堪忧,一点生活的基础、还有为人的情商都没有看吧,孩子终究是不能太宠、太哄的,父母家人所构建的童话世界,固然很美好,可孩子终究是需要回归现实,需要融入社会去实现自我价值的否则,生活在父母臂膀下的溺爱、不现实的虚幻世界里,永远都无法真正长大04一哭闹就妥协孩子就有了硬气的王牌哭是一个人的情绪表达,也是一个的权利与自由,在育儿领域中我们常常倡导家长允许孩子哭,但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不代表孩子就能以此为要挟听一个朋友说,他的楼上有一个熊孩子,每天早上刚到5:00就大喊大闹,严重地干扰了其他邻居的正常休息有些邻居只是上门提醒一下,不要大声吵闹,影响别人休息,父母刚想教训几句孩子,男孩就在旁边又哭又闹,父母无奈,又转过身对邻居说“他还只是个孩子,又是男孩嘛,生性活泼好动,你们就多理解一下,不要跟个孩子计较”不仅如此,男孩在小区里也不和睦人,平时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仅霸道抢东西,还故意朝人吐口水、满口污言秽语地讲脏话对此,周围所认识的邻居,基本上都怨声载道,但又不能说什么,因为父母总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袒护,孩子又动不动一哭二闹,别人也拿此没有办法再后来,男孩和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打架,还把对方打受伤了,男孩父母得知后虽有责备,但一看到孩子哭闹也就作罢了而被打同学的爸爸不乐意了,他直接在半路堵着男孩爸爸,还放话说“我不能以大欺小对你的儿子怎么样,但我可以和你单挑,如果你儿子再打我女儿,我就双倍还在你的身上……”看吧,这就是熊孩子自有人收拾如果孩子带着霸道、不讲理、还满口脏话的习惯,到了社会上,那要吃的苦头或许还会更多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是意识到孩子犯错要懂错改错的明辨是非唯有如此,他们才能真正意识对错,孩子身上的坏习惯就不会得到纵容和加深,而孩子也会在有原则、有底线的规矩中慢慢懂得什么是“教养”二字05什么都要包办孩子就失去了生活能力记得专注于家庭教育和儿童成长研究的张子丹先生,曾经就明确表示过:“溺爱就像是一张温柔的陷阱,这张以爱之名所编织的无形网,也正在慢慢地剥夺孩子的自由,遗忘孩子的独立,如果孩子每一次跌倒,都是父母用温暖的双手去捧着、呵护着,每一次的选择也都是在精心安排、监督、和指导下完成的,那孩子就会慢慢习惯依赖,看不清自己的成长方向,以至于最终让自己的意志和能力都被侵蚀,甚至失去了飞翔的力量”我们在孩子的成长方面也应该如此,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孩子才能真正在独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举拖看过这样一个真实例子:一个大学毕业回国的留学女硕士,在患病妈妈的苦心栽培下,终于学有所成可这个女孩回家后,整整六年都在家里玩游戏,她不出门、不社交,也不工作晚上打游戏不睡觉、白天又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家里的生活都是全靠妈妈一个人摆摊挣钱贴补再加上妈妈身体本身就不太好,每个月光是看病就要好几千,剩下的钱有时候连维系生活都困难妈妈为了让女儿出去工作,每天都在苦心劝说,希望女儿能走出房间,让自己的一身才华得到施展可女儿每次听到这里就大发雷霆,她不仅对重病的母亲恶语相向,一怒之下还把母亲赶到门外不然进屋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向女儿之前的恩师求助面对恩师,她泪流满面地懊悔不已:“是我错了,我不应该为了让孩子一心学习,就包办她生活上的点点滴滴,以至于她现在虽然学有所成,可生活上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现在依赖我习惯了,等将来有一天我不在了,她可怎么办呀”可见,真正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宠出来、包办和代替出来的就像父母,现在每替孩子做的一件事,都会成为孩子永远没有亲自去学会的事那些样样都包办替代的结果,也只会养出什么都不会、什么也不愿意做的小屋里巨婴爱自己的孩子,虽然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可真正的爱则是让孩子学本领、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关于“为什么孩子越长大越容易养成仇人”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